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成立于2002年,时名信息技术应用系,2005年新开办机电类专业和汽车类专业更名为信息科技学院,2009年将信息科技学院机电类、汽车类和计算机类专业分成3个教学单位,计算类专业所在系名计算机应用系,2012年更名为信息科技系,2014年将艺术类相关专业合并到信息科技系更名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6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创新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0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青年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清远市紧缺高层次人才6人,这为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学院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集教学、科研、创新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践平台。(一)硬件设施。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训场地,价值22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二)创新平台。包括清远市工程研究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网络安全教育馆和其他特色创新平台2个。(三)校企合作。与8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网络。这些平台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求,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创新平台”的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
腾讯云培训认证中心
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深层次、多维度校企合作体系。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包括:(一)共建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共建“数字安全产业学院”。(二)创新培养模式。推行“战训一体”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三)突出育人成效。近年来为网络安全行业输送25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师生团队累计提交3000余个安全漏洞报告,获得250余项国家原创漏洞证书。(四)行业认可。2024年获评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年度高校合作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唯一),2024-2025连续两年保持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二级技术支撑单位资质。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学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
获评2024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评选“年度高校合作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唯一)
学院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一)教学成果丰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二)人才培养创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开展中高贯通、高本对接协同育人试点,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学历提升通道。竞赛育人成效显著,成功承办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赛项国际总决赛,协办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网络与数据安全挑战赛决赛。师生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00余项。(三)特色发展亮点。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特色育人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成效。
成功承办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赛项国际总决赛
学院秉持“厚德、精技、致用、立业”的校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办学规模稳定发展。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保持在2000人左右,办学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二)思政育人成效显著。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方向,打造“信创承载梦想、思想引领未来”特色文化,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三)就业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学院通过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鲁彦烨同学获2024首届全国大学生规划大赛总决赛银奖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右)为获得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赛项金奖的蓝岱锋、姚妍旭同学颁奖
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高”建设目标任务,将“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