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门户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院部介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时间:2025-07-11来源: 作者: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二级教学机构,其前身是2008年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23年3月1日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马院下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等6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近年来,马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互促,获得“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已通过中期评估)、清远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三等奖等荣誉,有效促进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建设。

在办学定位上,马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秉持“守正创新、铸魂育人”的院训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问题,立足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话语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1 学生参加宣讲比赛

马院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和特色文化,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英德连樟村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向秀丽公园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实践基地、东秀集团改革发展与地方文化传承实践基地、松岗中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清远市图书馆公民文化普及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挂牌。加强校政企合作联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聘请法治辅导员进校园宣讲,与法院携手送教送法,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交流,到法院旁听法庭审判,开展大学生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激活社会“大课堂”,讲好“行走的思政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图2 师生在连樟村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实践

马院致力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扎实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硕士23人,专业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马院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近年来通过导师制培养、教学竞赛锤炼、学术研修支持等方式,培育思政教学创新团队,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以来教师获省级奖项24人次(其中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12人次,优秀奖4人次),市级奖项22人次(其中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优秀奖13人次);立项省(部)级、市(厅)课题14项,在学术期刊和各级党报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出版著作2部,建设了2门校级精品课程。学院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氛围日益浓厚,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效果显著。

马院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近年来共组织教师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防安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宣讲,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讲座60余场,受众近2万人次。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宣讲员或受聘《清远日报》特约评论员。

图3 教师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宣讲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马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思政课“一课一品”建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思政金课,拓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全面推进马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把马院努力建设成为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高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支撑。

手机版扫一扫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蟠龙园    邮编:511510     招生电话:0763—3936666     电话:0763—3936229    

版权所有: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粤ICP备17086081号